电梯检验带来的思考
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确保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各部件的完整可靠。有数据说明,80%的电梯事故是由层门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层门,极容易异常打开,造成乘客坠入电梯井道或被运行中的电梯剪切等事故。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是电梯维保、检验人员维护检验的重点。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依靠其辅助部件,频繁开闭的电梯层门考验着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部件的质量。由于部件的磨损、锈蚀、老化等原因,可能导致门锁的电气啮合深度、门扇的间隙、门缝的间隙、门刀与门锁滚轮的啮合深度等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以及自动关闭装置的失效等隐患,威胁电梯的安全运行。因此,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部件的安全,是相关从业人员关注的重中之重,绝不允许维保人员擅自变更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部件的配置。
检验中发现的问题
2012年5月,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淄博分院在淄博检验一台位于热电厂锅炉车间的曳引式货梯。该电梯额定载荷2000kg,7层7站,速度1.0m/s,曳引比为2:1,提升高度51m,为2006年安装的电梯,已经过5个检验周期。上个周期的检验报告书检验结论为合格,并且连续两个周期都是同一家维保单位维保。该电梯的层门为中分四扇折叠门,用钢丝绳传动。在检验第5楼层的层门时,发现该折叠层门的中间两扇既没有电气连锁验证关闭措施,也没有直接机械连接措施。
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6.9的规定,“每个层门和轿门的闭合都应当由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如果滑动门是由数个间接机械连接的门扇组成,则未被锁住的门扇上也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其闭合状态”。据此,本次检验判定该项目为B类检验项目不合格。检验单位向受检单位下达了《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并督促其立即整改。
问题分析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7.7.6.1条对电梯层门由数个直接机械连接的门扇,组成滑动门的情况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一是每扇门应设有相关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以证实它的闭合位置,从而能够预防剪切乘客;同时,在与轿门联动,水平滑动层门时,倘若层门锁紧状态的装置是依赖层门的有效关闭,则该装置同时可作为证实层门闭合的装置。二是若只锁紧一扇门,则应采用钩住重叠式门的其他闭合门扇的方法,防止其他门扇的打开。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7.7.6.2条则对电梯层门是由数个间接机械连接(如用钢丝绳、皮带或链条)组成的情况作出了规定:允许只锁紧一扇门,其条件是,这个门扇的单一锁紧能防止其他门扇的打开,且这些门扇均未装设手柄。未被锁住的其他门扇的闭合位置,应由一个符合相关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证实。
被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热电厂锅炉车间货梯,问题主要出现在第5层电梯层门中间两扇未关闭的情况下,电梯仍可运行,这种情况极易造成乘客坠入电梯井道,或被运行中的电梯剪切的事故。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上个检验周期为合格,为什么这次是这种不安全状态呢?难道是上次没发现问题?经过仔细观察两扇折叠门的重合处,笔者发现该楼层电梯层门的一扇上,有固定压片的痕迹(如图1所示)。另一扇上也有一突出压片并且已变形,这说明该楼层电梯层门原有设计中的固定压片已被卸掉。经了解,是近期维修工在维修偏心轮和更换门传动钢丝绳时,发现固定压片的螺帽容易碰到传动钢丝绳,维修工认为此压片没有用处,遂将其拆卸。
经现场检验和进一步分析判断,造成该电梯存在隐患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维修单位维修人员虽然持有相应的特种设备维修作业证,但其个人专业素质不高,不能正确理解技术规范条款和电梯设计原理。正是维修人员擅自变更电梯原设计对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部件的配置,才导致了隐患的出现。二是维修单位的自检人员检查也不细致,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三是连续数周期的合格检验结论,容易给检验人员造成错觉。“想当然”地认为上个周期检验合格,这个周期仍不会存在问题,忽略了存在的严重隐患。
整改方案和预防措施
针对本次检验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层门安全保护装置中压片部件的强度和质量。就本起隐患而言,电梯维保单位应立即向原电梯制造单位说明情况,购买符合要求的压板、螺栓和螺帽,安装时既要防止固定螺栓与门传动钢丝绳相摩擦,又要保证层门间的挡片有很好的啮合深度。整改完毕后及时反馈整改意见,并附图片说明,等待检验机构的复检。
为预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电梯维修单位应加强对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重点强调在维修保养时,不得擅自改变电梯原设计,电梯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维修单位的自检人员要认真负责的进行自检,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进行检验,彻底摒弃仅凭经验、“想当然”的检验作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