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及防止对策
<p>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安全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着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推广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性评价、安全生产综合预控等方法,制定了一系列规程规定,采取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两票三制”、“班前会、班后会制”、“二交一查”等手段,既组织《安规》学习考试,又签发安全承包责任书,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不可谓不全,方法不可谓不多,但电力生产事故仍接二连三地发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我们在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形式主义现象,致使很多安全工作没有得到落实,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对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进行分析,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危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br><br> 1 当前安全管理中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br> 1.1 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中的形式主义<br> 定期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各级各岗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它可以明确各个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对于提高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增强工作责任心,无疑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有不少单位签订的责任书内容千篇一律,没有结合本单位、本班组和从事岗位特点制定出具体措施,而只是机械地重复上级文件要求,缺乏可操作性。<br> 1.2 安全教育培训中的形式主义<br> (1) 根据《安规》要求,电力生产人员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有关安全规程的考试,以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意识,但有些单位虽然每年都在进行《安规》考试,甚至不止一次,安全知识竞赛等也按上级要求组织进行,但满足于形式,特别是考试结合生产实际不够,结果是你抄我抄,最后皆大欢喜,既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助长了歪风邪气。<br> (2) 虽然各单位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举办了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但对各类培训班如何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需要研究不够,往往满足于每年培训的次数,缺乏针对性,再加上有些培训形式呆板,师资质量不高,考试不严格等,致使培训效果不明显。<br> 1.3 安全会议中的形式主义<br> 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会议比较多,但有些单位会议只重形式不重效果,常常是单位开会,高度重视,千叮万嘱,中层布置,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班组传达,片言只语,不得要领,上情下达中的“衰减效应”明显,致使许多会议精神得不到落实。<br> 1.4 安全检查中的形式主义<br> 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是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的明确要求,但有的单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检查时该问的不问,该看的不看,该查的不查,该解决的不解决,把“检查”变成了“简查”,致使安全检查虽然年年搞,次次查,但查出的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照样存在,甚至助长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和搞形式主义的风气,为各类事故隐患的滋生提供了温床。<br> 1.5 班组安全活动中的形式主义<br>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规定“班(组)每周或每个轮值进行一次安全日活动,活动内容应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并做好记录。车间领导应参加并检查活动情况。”但实际有一定数量的班组存在着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br> (1) 安全活动的内容没有针对性,不能联系本班组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反事故、反违章的具体措施;<br> (2) 记录簿上有记录,但实际上没有活动,而仅由专人虚构了一个记录应付检查;<br> (3) 活动形式单调,总是宣读一些文件和通报,结合实际谈具体工作及开展讨论的非常少见;<br> (4) 车间领导不深入进行检查,不参加班组安全活动,仅满足于查记录和按记录来评判安全活动的质量。<br> 1.6 现场施工作业管理中的形式主义<br> 为确保电力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工作前必须由专人进行现场勘察或经讨论分析后,制订符合现场实际,满足施工安全要求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即施工方案,并经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组织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学习和交底。但有些单位虽然编制了施工方案,但仅为应付上级检查,致使“三措”往往与现场实际不符,缺乏针对性,再加上现场的安全监护工作流于形式,导致违章作业屡禁不止,人身伤亡或未遂事故不断发生。</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