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编号 | 规 定 要 求 | 检 查 方 法 |
A.1保证项目 | A.1.1 | 根据机房布置图检查曳引机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 查阅资料。 |
A.1.2 | 热保护器处于导通的正常工作状态。 | 用万用表或蜂鸣器检查热保护器是否导通,测量前先拆除接线端子上来自控制柜的接线(如果已接好)。 | |
A.1.3 | 曳引机线圈引出线对地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MΩ。 | 用兆欧表检测,测量前先拆除接线端子上来自控制柜的接线(如果已接好)。 | |
A.1.4 | 制动器线圈引出线对地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MΩ。 | 用兆欧表检测,测量前先拆除接线端子上的制动器线圈引出线(如果已接好)。 | |
A.1.5 ▲ | 制动器正常动作时,吸合和释放过程应顺畅、无明显冲击感,且各个制动器动作一致。 | 电梯启制动时目测。 | |
A.1.6▲ | 电梯运行3次以上,确认制动器各微动开关应无明显不同步。 | 动作试验。 | |
A.1.7 | 三相电源线、制动器电源线、制动器微动开关引接线、盘车微动开关引接线和热保护器引接线需按照接线参考图进行正确接线。线路敷设整齐,牢固。各电缆线护套完好无损。 | 外观检查,参阅接线图。 | |
A.2基本项目 | A.2.1 ▲ | 挡绳装置与转动部件相距为2mm以上,与钢丝绳的间隙为2~3mm。 | 用钢直尺测量检查。 |
A.2.2 ▲ | 各紧固件应可靠紧固。 | 用力矩扳手旋紧检查。 | |
A.2.3 | 曳引机外观检查:表面应无损伤。 | 外观检查。 | |
A.2.4 | 接线盒正确安装,可靠固定。 | 外观检查。 | |
A.2.5 | 联接到曳引机接线端子的电源线或信号线应通过指定开孔或夹紧接头。 | 外观检查。 |
项目 | 编号 | 规 定 要 求 | 检 查 方 法 |
B.1保证项目 | B.1.1 | 制动器松闸后,制动器维持电压在DC 56.5~68.5V范围内。 | 用万用表直流档检测制动器的线端电压。 |
B.1.2 ▲ | 制动器压缩弹簧长度应与铭牌数值对应一致。 | 查阅制动器压缩弹簧设置说明铭牌,并与实测值对比。 | |
B.1.3 ▲ | 制动器单个闸瓦上下的松闸间隙均匀,其值为0.1~0.12mm。 | 测量左侧间隙时(人面对曳引轮),先拆除右侧制动器电源线,同时短接5号和LB继电器,再用塞尺测量左侧摩擦片与制动面之间的间隙。测量右侧间隙时,先拆除左侧制动器电源线,测量方法相同。 | |
B.1.4 | 闸瓦弹簧导向螺钉与闸瓦间的间隙为1~2mm。 | 用钢直尺测量检查。 | |
B.1.5 ▲ | 制动器球面座安装正确,润滑良好。 注:球面座的球面应与间隙调整螺钉的球面相接触,球面座的平面应与柱塞杆的平面相接触; 制动器制动时,手动旋转球面座应能灵活转动;制动器松闸或抱闸过程中,球面座相对于柱塞杆端面应有明显的向上或向下移动。 | 目视检查,动作试验。 | |
B.1.6 ▲ | 制动器手动松闸杆可以正常复位。 | 手动试验。 |
项目 | 编号 | 规 定 要 求 | 检 查 方 法 |
C.1保证项目 | C.1.1 | 制动器松闸后,制动器线圈引出线之间的维持电压在DC 89~109V范围内。 | 用万用表直流档检测制动器的线端电压。 |
C.1.2 ▲ | 每个制动器的抱闸气隙均匀,其值为0.40~0.55mm。 | 制动器抱闸时,用塞尺在每个制动器3处以上位置检测衔铁与电枢铁心之间的气隙值。 | |
C.1.3 | 制动盘对铅垂线的偏差不大于1mm。 | 将铅垂线沿制动盘顶部边缘垂下,用塞尺测量垂线与制动盘间的间隙。 | |
C.1.4 ▲ | 各轴承端盖处无油脂泄漏。 | 外观检查。曳引机正常运转1小时以上,端盖处无油脂渗出。 | |
C.1.5 ▲ | 曳引轮挡油板上的毛毡应贴紧曳引轮,若毛毡损耗严重(接触长度低于毛毡原长度的30%以下),应迅速更换毛毡。 | 外观检查。 | |
C.1.6 | 三套制动器松闸手柄以及内六角螺钉应保存齐全。 | 查验实物。 | |
C.2基本项目 | C.2.1 ▲ | 曳引机安全警示标志齐全。在曳引机显目处贴有高温注意铭牌。 | 外观检查。 |
项目 | 编号 | 规 定 要 求 | 检 查 方 法 |
D.1保证项目 | D.1.1 | 制动器松闸后,制动器线圈引出线之间的维持电压在DC 54~66V范围内。 | 用万用表直流档检测制动器的线端电压。 |
D.1.2 ▲ | 制动器单个闸瓦上下的松闸间隙均匀,其值为0.15~0.25mm(新闸瓦时),最大不超过0.5mm(闸瓦磨损后); 电磁铁残余行程X的值为3.1~1.8mm(新闸瓦时),最小不小于1.0mm(闸瓦磨损后)。 | 制动器松闸时,用塞尺在每个制动器3处以上位置检验松闸间隙;制动器抱闸时,用塞尺检验电磁铁残余行程。 | |
D.1.3 ▲ | 制动器压缩弹簧长度应与1.25倍额定力矩对应的制动力矩所要求的长度一致(单个弹簧)。 | 根据曳引机铭牌上额定力矩值求得制动力矩MB,对照制动器压缩弹簧设置说明铭牌,或根据公式a=162-MB/68得到压缩弹簧长度a,与实测值对比。 | |
D.1.4 | 制动盘对铅垂线的偏差不大于1mm。 | 将铅垂线沿制动盘顶部边缘垂下,用塞尺测量垂线与制动盘间的间隙。 | |
D.1.5 ▲ | 各轴承端盖处无油脂泄漏。 | 外观检查。曳引机正常运转1小时以上,端盖处无油脂渗出。 | |
D.1.6 ▲ | 制动器手动松闸杆可以正常复位。 | 手动试验。 | |
D.2基本项目 | D.2.1 ▲ | 曳引机安全警示标志齐全。在曳引机显目处贴有高温注意铭牌。 | 外观检查。 |
项目 | 编号 | 规 定 要 求 | 检 查 方 法 |
E.1保证项目 | E.1.1 | 制动器松闸后,制动器线圈引出线之间的维持电压在DC 21.6~25.2V范围内。 | 用万用表直流档测量制动器的线端电压。 |
E.1.2 ▲ | 每个制动器的抱闸气隙均匀,其值为0.45~0.55mm。 | 制动器抱闸时,用塞尺在每个制动器3处以上位置检测衔铁与电枢铁心之间的气隙值。 |
项目 | 编号 | 规 定 要 求 | 检 查 方 法 |
F.1保证项目 | F.1.1 | 制动器松闸后,制动器线圈引出线之间的维持电压在DC 21.6~26.4V范围内。 | 用万用表直流档测量制动器的线端电压。 |
F.1.2 ▲ | 每个制动器的抱闸气隙均匀,其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a)小仓制动器抱闸气隙为0.25~0.35mm; b)KEB制动器抱闸气隙为0.35~0.45mm。 | 制动器抱闸时,用塞尺在每个制动器3处以上位置检测衔铁与电枢铁心之间的气隙值。 | |
F.1.3 ▲ | 各轴承端盖处无油脂泄漏。 | 外观检查。曳引机正常运转1小时以上,端盖处无油脂渗出。 |
Mail To:diantig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