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维护保养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基本要求 | 维护保养方法 | 参考时长(分钟) | 备注 |
1 | 机房、滑轮间环境 | 清洁,门窗完好,照明正常 | 目测检查滑轮间/机房门标识及门锁是否完好,检查照明并清洁机房卫生,手动检查门窗是否完好 | 2 | |
2 | 手动紧急操作装置 | 齐全,在指定位置 | 目测检查机房手动紧急操作装置齐全、摆放正确,救援说明张贴齐全,手动检查无机房电梯紧急松闸功能操作有效 | 0.5 | |
3 | 驱动主机 | 运行时无异常振动和异常声响 | 清洁主机,在快车、慢车状态下运行电梯,并观察主机有无异常振动和异常声响 | 1 | |
4 | 制动器各销轴部位 | 动作灵活 | 观察各销轴部位润滑是否良好,如缺油应按照厂家要求添加润滑脂;动作灵活可靠无阻尼、无卡阻、无延时 | 1 | |
5 | 制动器间隙 | 打开时制动衬与制动轮不应发生摩擦,间隙值符合制造单位要求 | 提前查阅说明书知悉规定,观察制动器间隙不摩擦,使用塞尺检查间隙值是否符合制造单位维保说明书要求,必要时安厂家要求进行调整 | 2 | |
6 | 制动器作为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制停子系统时的自监测 | 制动力人工方式检测符合使用维护说明书要求;制动力自监测系统有记录 | 按制造单位提供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制动力自监测应有记录 | 3 | |
7 | 编码器 | 清洁,安装牢固 | 检查编码器的连线可靠、固定牢靠,并对编码器进行清洁 | 0.5 | |
8 | 限速器各销轴部位 | 润滑,转动灵活;电气开关正常 | 打开限速器罩,检查销轴部位润滑良好;通过模拟操作确认限速器电气开关工作正常 | 2 | |
9 | 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 | 工作正常 | 模拟操作,用屏蔽法分别验证检查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的功能是否正常 | 4 | |
10 | 紧急电动运行 | 工作正常 | 模拟操作,验证检查各项操作功能是否正常 | 3 | |
11 | 轿顶 | 清洁,防护栏安全可靠 | 清洁轿顶卫生,无杂物,观察并手动确认防护栏安全可靠 | 0.5 | |
12 | 轿顶检修开关、停止装置 | 工作正常 | 模拟操作,确认轿顶急停、 检修开关、上下行及公共按钮开关功能有效 | 0.5 | |
13 | 导靴上油杯 | 吸油毛毡齐全,油量适宜,油杯无泄漏 | 检查油杯固定可靠,无漏油破损;毛毡齐全清洁,油位大约在油杯高度的2/3处 | 1 | |
14 | 对重/平衡重块及其压板 | 对重/平衡重块无松动,压板紧固 | 目测对重块数量或高度无更改,手动检查对重块固定可靠无松动 | 0.5 | |
15 | 井道照明 | 齐全,正常 | 目测检查,有损坏时及时更换 | 0.5 | |
16 | 轿厢照明、风扇、应急照明 | 工作正常 | 检查照明、风扇工作正常,照明亮度符合要求,在机房将轿厢照明开关断开,检查应急灯的照度及照亮时间符合相关规定 | 0.5 | |
17 | 轿厢检修开关、停止装置 | 工作正常 | 模拟操作,确认轿厢检修开关、停止开关功能有效 | 0.5 | |
18 | 轿内报警装置、对讲系统 | 工作正常 | 接通和断开紧急报警装置的正常供电电源,验证紧急报警装置的功能 | 1 | |
19 | 轿内显示、指令按钮、IC 卡系统 | 齐全,有效 | 轿内登记指令,并观察电梯轿内显示、指令按钮齐全有效,IC卡系统功能正常 | 0.5 | |
20 | 轿门防撞击保护装置( 安全触板,光幕、光电等) | 功能有效 | 正常状态自动关门时手动试验,触动安全触板或遮挡光幕,应立即开门。 | 0.5 | |
21 | 轿门门锁电气触点 | 清洁,触点接触良好,接线可靠 | 轿顶检修运行到合适位置,清洁轿门电气触点,确保接触良好,接线紧固 | 2 | |
22 | 轿门运行 | 开启和关闭工作正常 | 观察开关门速度、到位是否正常 | 0.5 | |
23 | 轿厢平层准确度 | 符合标准值 | 电梯单层、多层上下各运行一次,测量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之间垂直高度差。 | 0.5 | 每层 |
24 | 层站召唤、层楼显示 | 齐全,有效 | 手动测试层站按钮,目测检查层楼显示。 | 0.5 | 每层 |
25 | 层门地坎 | 清洁 | 清洁层门地坎杂物。 | 1 | 每层 |
26 | 层门自动关门装置 | 正常 | 在轿顶手动测试,并确认:层门在任何开启位置都应能自动关闭并锁紧,重锤式重锤钢丝绳无断丝或出现毛刺,防坠落装置保持有效;弹簧式弹簧固定可靠。 | 0.5 | 每层 |
27 | 层门门锁自动复位 | 用层门钥匙打开手动开锁装置释放后,层门门锁能自动复位 | 取出钥匙后层门门锁能够自动复位,关闭层门能自动锁闭 | 0.5 | 每层 |
28 | 层门门锁电气触点 | 清洁,触点接触良好,接线可靠 | 目测检查主动和被动门锁,清洁触点,手拉接线应无松动,触点居中、无烧灼、人为变形、疲劳现象 | 0.5 | 每层 |
29 | 层门锁紧元件啮合长度 | 不小于 7mm | 手动放下锁钩,检查是否啮合达到 7mm 以上后门锁电气触点方可接通,锁钩应啮合在锁舌的可靠位置。厅门动触片与静触片啮合居中;锁钩与锁舌间隙以及静触片压缩量符合制造单位要求 | 0.5 | 每层 |
30 | 底坑环境 | 清洁,无渗水、积水,照明正常 | 目测底坑无渗水、积水,对底坑清洁,,检查底坑照明是否正常 | 2 | |
31 | 底坑停止装置 | 工作正常 | 在底坑验证相关急停功能有效,固定可靠 | 1 | |
合计 | 注:按10站电梯,维保时长为25-35分钟,每5层增加3分钟。维保过程中如电梯故障修理时长不计入该时间。如无轿厢意外移动保护、无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无紧急电动运行装置,缩减相应时间 | 35 | 按项目优化时长 | ||
季度维护保养 | |||||
32 | 减速机润滑油 | 油量适宜,除蜗杆伸出端外均无渗漏 | 目测检查减速器油位在要求范围,无渗漏油现象 | 0.5 | |
33 | 制动衬 | 清洁,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 | 清洁异物、油污,电梯检修运行时观察制动衬,应无明显磨损,必要时测量、拆解检查更换。 | 2 | |
34 | 编码器 | 工作正常 | 检查编码器运行时稳定,连线可靠、固定牢靠,电梯运行平稳、不抖动 | 0.5 | |
35 | 选层器动静触点 | 清洁,无烧蚀 | 清理灰尘、积碳,目测触点良好 | 2 | |
36 | 曳引轮槽、悬挂装置 | 清洁,钢丝绳无严重油腻,张力均匀,符合制造单位要求 | 清洁曳引轮槽上因钢丝绳出油过多时产生的积泥存留物,必要时清洗钢丝绳及绳槽;所有绳头弹簧的伸缩量应一致;在轿厢和对重等高的位置手动测试钢丝绳的张力,有异常时可利用弹簧拉力计检查钢丝绳张力,并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制造单位要求 | 2 | |
37 | 限速器轮槽、限速器钢丝绳 | 清洁,无严重油腻 | 清洁限速器轮,所有转动部位应润滑,轮槽及限速器钢丝绳无油泥(油泥过多时应及时清理) | 2 | |
38 | 靴衬、滚轮 | 清洁,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 | 清洁油污,晃动轿厢,目测滑动导靴与导轨顶面间隙应符合制造单位要求,检查靴衬、滚轮磨损情况,磨损量超过制造单位要求时更换 | 2 | |
39 | 验证轿门关闭的电气安全装置 | 工作正常 | 电梯轿厢停在合适的位置,分别断开各轿门门扇触点,各触点接通方可运行 | 2 | |
40 | 层门、轿门系统中传动钢丝绳、链条、传动带 | 按照制造单位要求进行清洁、调整 | 清洁时检查层门轿门传动钢丝绳紧固无生锈断丝等,调整门机传动皮带松紧度合适,传动链条松紧度合适或者符合制造单位的要求 | 3 | 每层 |
41 | 层门门导靴 | 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 | 手动检查:层门滑块固定可靠,无螺栓缺失。前后晃动层门,层门与门套间隙偏大时拆下滑块检查,必要时进行更换;滑块磨损量及嵌入地坎滑道的深度符合制造单位要求 | 1 | 每层 |
42 | 消防开关 | 工作正常,功能有效 | 检查消防开关的防护玻璃完整无破损,手动测试消防开关功能应有效 | 0.5 | |
43 | 耗能缓冲器 | 电气安全装置功能有效,油量适宜,柱塞无锈蚀 | 检查电气安全装置是否有效,目测油量适宜,柱塞无锈蚀、开关位置合适无移位 | 3 | |
44 | 限速器张紧轮装置和电气安全装置 | 工作正常 | 手动检查限速器张紧轮装置应该固定可靠,钢丝绳伸长时电气安全装置的安装位置应能保证动作可靠,安全开关接线紧固,工作正常;绳轮防跳装置齐全有效,张紧轮运行无异常响声 | 1 | |
合计 | 注:按10站电梯,维保时长为40分钟,每5层增加5分钟。维保过程中如电梯故障修理时长不计入该时间。如驱动主机不是蜗轮蜗杆型、无选层器、无消防开关、不是耗能型缓冲器、无轿厢意外移动保护、无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无紧急电动运行装置,缩减相应时间 | 40 | 按项目优化合并时长 | ||
半年维护保养 | |||||
45 | 电动机与减速机联轴器 | 连接无松动,弹性元件外观良好,无老化等现象 | 断开主电源,使用救援装置正/反盘车查看联轴器是否有松动;目测联轴器弹性元件外观无缺损、无老化现象,连接无松动 | 0.5 | |
46 | 驱动轮、导向轮轴承部 | 无异常声响,无振动,润滑良好 | 检查电梯上下运行过程中驱动轮、导向轮轴承无异常响声,按维护说明定期对轴承部加注润滑脂,制造厂家规定免维护除外 | 0.5 | |
47 | 曳引轮槽 | 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 | 使用钢直尺横于曳引轮上做基准,检查轮槽是否有不均匀磨损,当曳引绳下陷不一致,相差超过制造单位规定要求时,或者磨损量超过制造单位要求时需要对曳引轮进行更换 | 0.5 | |
48 | 制动器动作状态监测装置 | 工作正常,制动器动作可靠 | 手动验证检查每组制动器机械部件的提起(或者释放)失效时,能够防止电梯的正常启动 | 0.5 | |
49 | 控制柜内各接线端子 | 各接线紧固、整齐,线号齐全清晰 | 手动检查接线端子,接插件连接和锁扣状态良好 | 3 | |
50 | 控制柜各仪表 | 显示正常 | 目测功能正常,显示正确 | 0.5 | |
51 | 井道、对重、轿顶各反绳轮轴承部 | 无异常声响,无振动,润滑良好 | 电梯正常、检修运行,目测、听力确认各滑轮转动正常、无异常响声、无振动,润滑良好 | 3 | |
52 | 悬挂装置、补偿绳 | 磨损量、断丝数不超过要求 | 目测检查钢丝绳未出现断丝、断股、笼状畸变、绳股挤出、扭结、部分压扁等情况,钢丝绳无严重锈迹及铁锈填满绳股间隙,用卡尺检查磨损量,确认是否达到报废标准 | 2 | |
53 | 绳头组合 | 螺母无松动 | 目测检查曳引绳头弹簧压缩量基本一致,杆尾开口销齐全,螺母无松动,螺母做好标记并检查标记 | 2 | |
54 | 限速器钢丝绳 | 磨损量、断丝数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 | 目测检查钢丝绳未出现断丝、断股、笼状畸变、绳股挤出、扭结、部分压扁等情况,钢丝绳无严重锈蚀,用卡尺检查磨损量,确认是否达到报废标准 | 2 | |
55 | 层门、轿门门扇 | 门扇各相关间隙符合标准值 | 使用斜塞尺检查测量层门和轿门的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地坎之间间隙符合规范要求,超标时进行调整 | 1 | 每层 |
56 | 轿门开门限制装置 | 工作正常 | 模拟试验,操作检查。当轿厢停在开锁区域外时,模拟试验轿厢内的人员不能够打开轿门离开轿厢。在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允许的最大制停距离范围内,打开对应的层门后,能够不用工具从层站处打开轿门 | 1 | |
57 | 对重缓冲距离 | 符合标准值 | 检查对重缓冲器附近有清晰的对重越程标识,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缓冲器的距离不超过标注最大允许值 | 0.5 | |
58 | 补偿链(绳)与轿厢、对重接合处 | 固定,无松动 | 目测检查补偿链(绳)端固定应当可靠,连接处锁紧螺母应拧紧,二次保护齐全有效 | 1 | |
59 | 上、下极限开关 | 工作正常 | 手动验证上下极限开关功能有效,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接触缓冲器前动作,并且缓冲器在压缩期间该极限开关保持其动作状态 | 0.5 | |
合计 | 注:按10站电梯,维保时长为55分钟,每5层增加5分钟。维保过程中如电梯故障修理时长不计入该时间。如驱动主机不是蜗轮蜗杆型、无选层器、无消防开关、不是耗能型缓冲器、无制动器动作状态监测装置、无轿厢意外移动保护、无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无轿门开门限制装置、无紧急电动运行装置,缩减相应时间 | 55 | 按项目优化合并时长 | ||
年度维护保养 | |||||
60 | 减速机润滑油 | 按照制造单位要求适时更换,保证油质符合要求 | 根据制造单位要求,检查油质情况适时添加或更换 | 2 | |
61 | 控制柜接触器、继电器触点 | 接触良好 | 手动检查接触器安装应牢固,接线紧固,无异常响声和异常发热情况;根据使用时间和次数,或已出现故障时进行更换 | 5 | |
62 | 制动器铁芯(柱塞) | 进行清洁、润滑、检查,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 | 按照制造单位提供的方法要求对杠杆式鼓式制动器进行拆解、清洁、润滑、检查;间隙发生变化时检查磨损量。 其他类型的制动器进行检查并清洁、润滑 | 2 | |
63 | 制动器制动能力 | 符合制造单位要求,保持有足够的制动力,必要时进行轿厢装载 125%额定载重量的制动试验 | 按照制造单位提供的方法要求对制动力进行测试,必要时轿厢装载 125%额定载重量进行下行制动试验 | 3 | |
64 | 导电回路绝缘性能测试 | 符合标准 | 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分别测量动力电路、照明电路、电气安全装置电路的绝缘电阻符合标准要求 | 40 | |
65 | 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 | 工作正常 | 检查安全钳两侧间隙相同,能够同步动作。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下行或上行,进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限速器、安全钳动作可靠,观察轿厢是否停止运行,安全开关工作正常,试验后未出现对电梯正常使用有不利影响的损坏。(对于使用年限不超过 15 年的限速器,每2年进行一次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对于使用年限超过 15 年的限速器,每年进行一次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校验结果应当符合要求) | 轿厢侧联动 3 对重侧联动3 校验 12 | |
66 | 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试验 | 工作正常 | 按照制造单位提供的试验方法,对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进行试验 | 6 | |
67 |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动作试验 | 工作正常 | 按照制造单位提供的试验方法,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进行试验 | 15 | |
68 | 轿顶、轿厢架、轿门及其附件安装螺栓 | 紧固 | 进入轿顶检查上梁、立柱、导靴、轿门、门机等安装螺栓,各部位的锁紧螺母齐全、紧固良好 | 6 | |
69 | 轿厢和对重/平衡重的导轨支架 | 固定,无松动 | 检修运行检查每部支架安装牢固无松动,焊缝无裂纹。维保井道项目时优化合并 | 2 | |
70 | 轿厢和对重/平衡重的导轨 | 清洁,压板牢固 | 目测、手动检查压导板螺丝,如有松动应按规定力矩紧固 | 2 | |
71 | 随行电缆 | 无损伤 | 目测检查随行电缆固定可靠、运行顺畅、无碰撞、无损伤、无扭曲 | 5 | |
72 | 层门装置和地坎 | 无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各安装螺栓紧固 | 电梯检修状态下,逐层检查紧固层门系统和地坎安装连接各部位的螺栓 | 3 | 每层 |
73 | 轿厢称重装置 | 准确有效 | 验证轿厢称重装置安装牢固,电子式时观察轿厢载重量变化时的变化值,机械式时手动测试功能是否正常 | 2 | |
74 | 安全钳钳座 | 固定,无松动 | 轿顶人员检修下行,进入底坑人员在合适位置检查安全钳应固定可靠 | 6 | |
75 | 轿底各安装螺栓 | 紧固 | 进入底坑人员,在合适位置对轿底各安装螺栓逐一进行紧固 | 3 | |
76 | 缓冲器 | 固定,无松动 | 检查缓冲器固定牢固,无明显倾斜,无塑性变形、破损等现象 | 2 | |
合计 | 注:按10站电梯,维保时长为120分钟,每5层增加5分钟。维保过程中如电梯故障修理时长不计入该时间。如驱动主机不是蜗轮蜗杆型、无选层器、无消防开关、不是耗能型缓冲器、无制动器动作状态监测装置、无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无轿厢意外移动保护、无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无轿门开门限制装置、无紧急电动运行装置,缩减相应时间;无需做限速器校验缩减相应时间;如鼓式制动器拆解需增加60分钟;如需进行125%下行制动试验则增加10分钟 | 120 | 按项目优化合并时长 | ||
Mail To:diantig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