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的电梯里,总会有这样的倒霉蛋,上一秒还在谈笑风生,下一秒头顶的钢缆忽然断裂,轿厢失控下落。此时,只有带着光环的主角才能拯救世界。 现实中,电梯出故障后自由落体的概率极小,但某些看似猛如虎的自救操作,却可能分分钟让人送命。 人们对于电梯事故的想象,一定程度上受到影视作品的误导,电梯一出故障就迅速下坠并炸毁的场景,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每台电梯门旁都标有载重量,这部分载重主要靠承重钢丝绳负荷。 理论上说,一根钢丝绳就能承受住12个满载电梯轿厢的重力,而一般民用电梯至少需要配备3根以上钢丝绳。 钢丝绳通常由多根钢股组成,日常维护时,只要其中1根钢股出现断裂迹象,就需要替换所有钢丝绳。因此,除非人为破坏或检修不力,钢丝绳全部断裂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而且,就算电影《生死时速》中的恐怖场景真地上演,所有承重钢丝绳都被炸断,轿厢也不会毫无保护地下坠,因为电梯还有其他三重“安全机关”。 第一重是“制动器”,通电时,“制动器”产生的双向电磁力,使刹车结构释放,电机能够转动。一旦断电,电磁力消失,刹车结构 “抱紧”,电机不再转动,电梯就会停止。 如果倒霉指数+1,遇到制动器失效,那么还有第二重保障:“限速器”与“安全钳”的联动,限速器一旦检测到电梯轿厢的下坠速度异常,便会触发“安全钳”进行制动。 “安全钳”一般位于轿厢架上,在电梯超过限速器设定速度时被触发,将轿厢牢牢地夹持在导轨上不动。它完全是机械装置,就算断电也一样能发挥作用。 万一制动器、限速器和安全钳都失灵了,在轿厢急速下坠时,电梯底部还有最后的生还希望:缓冲器,它由弹簧与缓冲橡胶制成,可以把电梯下坠产生的巨大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形变,减轻对轿厢内乘客的伤害。 电梯作为国家规定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制造与安装有国家强制标准,日常维护检修和故障处理,也有严格的操作规定,出现重大事故的概率较低。 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国电梯总量为786.55万台,而全年发生较严重的电梯事故25起。 其中,由于设备缺陷、安全部件失灵造成的电梯事故占46.1%,另外一半的原因,则是违章作业、自救不当或维护保养不到位等人为因素。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对于电梯的运营单位来说,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电梯管理和维护。而作为乘客,最常遇到的故障就是电梯停止运行,这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管住手,别扒门! 影视剧中,齐心协力扒电梯门自救的做法看起来很厉害,实际上极其危险,因为我们无法确定电梯发生故障时会停在哪里。 当电梯正常停止时,轿厢与楼层地板之间的距离小于3.5厘米,人能够安全通过。 但当电梯发生故障,没有停在正确位置时,轿厢与楼层地板之间则存在L型的空隙,强行扒门,可能使人掉落到井道中。 现实中电梯逃生的失败案例印证了扒门是多么危险的举动。 2021年5月3日,福建福州一名13岁男孩遭遇电梯故障,在使用雨伞撬开电梯门后,他以为可以跳到下一层楼,但由于视野盲区,无法观测到电梯与楼层之间的空隙,结果不幸坠落电梯井身亡。 其实遇到电梯故障,应对方法很简单,按下电梯里的紧急通话按钮,并拨打电话求救,然后只需要冷静等待。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轿厢必须设有通风口,呆上几个小时也不必担心缺氧。如无法与外界通话,可以在保持体力的前提下,间歇性呼喊或拍打电梯门求救。 盲目效仿影视剧并不是明智的做法,毕竟电影主角个个有神功,可以从高楼跳下毫发无伤,现实中的我们却没有拿生命试验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