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出入口防护,TSG 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含第1、2号修改单)(以下称为“检规”)和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表达的不同,导致理解不同从而造成做法的不同,各种样式的防护装置由此产生。大家应正确理解检规和标准,厘清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以下统称“自动扶梯”)出入口防护设置的要求,准确实施检规第3.2项第(2)款。 1 自动扶梯出入口防护装置的现状在自动扶梯日常的检验工作中,由于出入口防护设置不合格而开出整改意见的不在少数。笔者统计了无锡市3个辖区2019年全年自动扶梯定期检验情况,自动扶梯检验总台量1379台,发现隐患自动扶梯278台。隐患自动扶梯中有134台自动扶梯开具了出入口阻挡隐患,约占隐患自动扶梯总量的一半;仅因为出入口防护装置一个项目开具整改意见的自动扶梯52台,占所有隐患自动扶梯的38.8%。无独有偶,笔者查阅相关资料,2016年底南京质监局统计自动扶梯检查情况,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自动扶梯上下出入口区域的阻挡装置及防护挡板等设置不符合要求,占到了63.4%。自动扶梯出入口阻挡装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检验发现的问题来看,自动扶梯出入口阻挡装置不符合要求已成为自动扶梯隐患占比较高的问题之一。 2 对检规及标准的理解对于自动扶梯出入口防护装置设置,检规和标准已给出相应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检规第3.2项第(2)款。如果人员在出入口可能接触到扶手带的外缘并且引起危险,则应当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例如: ①设置固定的阻挡装置以阻止乘客进入该空间; ②在危险区域内,由建筑结构形成的固定护拦至少增加到高出扶手带100mm,并且位于扶手带外缘的80mm至120mm之间。 (2)标准附录第A.2.7条。如果人员在出入口可能接触到扶手带的外缘并且引起危险,例如从扶手装置处跌落,则应当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例如: ——设置固定的阻挡装置以阻止乘客进入该空间; ——在危险区域内,由建筑结构形成的固定护拦至少增加到高出扶手带100mm,并且位于扶手带外缘80mm至120mm之间。 因为检规来自于标准,所以两者看上去大同小异,但仔细研究发现,表达的意思又有不同。 先看检规第3.2项第(2)款的内容“如果人员在出入口可能接触到扶手带的外缘并且引起危险”,这里的危险类型没有具体给出来,通常我们认为人员在出入口可能引发的危险,除了扶手带外缘坠落的危险外,还有被扶手带拖拽以及被挤压在与建筑结构形成的狭小空间内的危险。随后检规又以“例如”的形式并列给出①和②两项预防措施,按照这种表达,通常大家可以理解为两条措施都是可行的,既可以设置固定的阻挡装置阻止乘客进入危险区域,也可以设置符合上述要求的固定护栏,两者应该是“或”的关系。在这种思路下,如果采用第①条设置阻挡装置来规避人员接触扶手带外缘引发的风险,那么阻挡装置应如何设置,检规并没有以文字的形式给出其形式及尺寸,唯一可以参照的是标准附录A的图A.2(即本文中的图1)。图1中A、B可以看成阻挡装置,这个阻挡装置要求是距离扶手装置小于0.12m,距离扶手带下缘25~100mm。按照检规这种表述,不管有没有坠落风险,用这样的阻挡装置好像是符合要求的。 标准的此条款与检规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了如果存在扶手装置处跌落风险,预防措施应如何布置,随后用横线“——”给出两条要求,并配以图形A.2指示。标准用的横线“——”和检规上用的数字符号①、②也有区别,横线“——”更多的时候是解释说明的意思,所以可以这样认为,适当的预防措施应该既包括阻止人员进入该危险空间的阻挡装置,又包括有高出扶手带100mm并位于扶手带外80~120mm的固定护栏,两者是“且”的关系。仍以图1为例,图1中A、B是阻挡装置,形成了对从自动扶梯玻璃壁板和阻挡装置之间缝隙坠落的防护,C、D是符合要求的固定护栏,阻挡装置和固定护栏共同形成了对扶手带外缘有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风险的防护。 仔细对比检规和标准发现,检规在引用标准时不够准确细致,表达的问题又造成了对检规该条款有多个理解,也造成了现场防护装置出现各种形式,曲解了标准的本意。因此有必要对出入口的预防措施进行明确,以便统一做法,减少风险。 对于“如果人员在出入口可能接触到扶手带外缘并且引起危险,例如从扶手装置处跌落,则应当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应该这样理解: (1)无需采取预防措施。人员在出入口基本都可能接触到扶手带外缘,但却不一定引起危险,例如自动扶梯下端进出口区域所在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水平地面,不存在坠落危险,则无需设置阻挡装置。这种情况在地铁、商场等场所的一楼出入口较为常见,更多的是设置防攀爬装置防止人员沿自动扶梯外盖板向上攀爬。 (2) 适当的预防措施。人员在出入口可能引发的危险,最常见的还是高空坠落风险,此外还有被扶手带和建筑结构形成的狭小空间挤压的风险,此时应增加适当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适当与否,主要看能否尽可能地规避此处的风险。比如阻挡装置距离扶手带下缘大于 25mm,避免了正常人的手指处在扶手带下缘时被阻挡装置挤压;固定护栏与扶手带外缘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80mm,避免了人的拳头或者手臂被挤压在该空间。这些都与扶手带相关要求一致。 (3) 对存在坠落危险的预防措施。如果存在扶手带外缘高空坠落风险,则设置预防措施应该是检规上的 “① + ②”,不是①或②,就是既要设置阻挡装置, 如图 1 中 A、B,使得扶手装置外玻璃壁板处不能有超过12cm的空间,减少人员特别是少年儿童坠落风险;又要设置固定护栏,高出扶手带100mm,避免人员从 C、D 处被运动的扶手带拖曳造成外侧高处坠落。 3 几个检验案例分析日常检验发现,自动扶梯出入口危险区域防护装置不合格表现为多种形式,常见的是建筑结构形成的防护装置尺寸的不符合,即固定护栏未高出扶手带水平表面 100mm;与扶手带外缘的距离小于 80mm,或者与扶手带外缘的距离大于120mm。 案例 1:固定护栏未高出扶手带100mm。该设备出入口扶手带外缘存在高空坠落风险,危险区域内采用固定护栏防护,但未高出扶手带 100mm,并且固定护栏间隙过大,如图 2 所示。这不仅存在人员被扶手带拖拽翻出护栏的风险,还存在少年儿童从护栏间隙 坠落的风险,因此不符合防护要求。同时需要明确的是,防护装置应是高出扶手带上端水平段 100mm[1],这样护栏高度更接近建筑物护杆的安全高度 110mm,更安全。检验现场经常发现,有些电梯防护设置在扶手带转向段,虽然高出 100mm,但仍不符合要求。 案例 2:固定护栏与扶手带外缘的距离小于 80mm。扶手带外缘应有 80mm 的空间,这样保证了一个正常人的拳头或者手腕放置在扶手带外缘狭小空间时不被运动的扶手带挤压。图 3 显示护栏与扶手带外缘距离只有 50mm,存在运动的扶手带挤压人的拳头或者手腕的风险。 案例 3:固定护栏与扶手带外缘水平距离大于 120mm。标准要求不仅是扶手带外缘与固定护栏水平距离不大于 120mm,包括扶手装置的玻璃壁板、外装饰板等部件与固定护栏的距离也不应大于 120mm。同时,固定护栏高出扶手带水平段的 100mm 的部分也应持续满足水平距离不大于 120mm 的要求。图 4 反映固定护栏高出部分距离扶手带外缘 170mm,大于标准要求的 120mm;图 5 反映固定护栏高出部分距离扶手带外缘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值,未持续满足不大于 120mm 的要求。 4 建议与措施近年来,在自动扶梯出入口多次发生事故。2008 年 10 月 8 日,上海某商场里,一男子倚靠自动扶梯扶手带,被扶手带带起,发生从 3 楼坠落身亡事故。2014 年 7 月 6 日,浙江省义乌市某服装市场 3 楼,一名 3 岁男童在玩耍时被自动扶梯扶手带带起,不慎从 3 楼自动扶梯外侧缝摔下,伤势比较严重,被送往医院救治。2015 年 5 月 19 日,广东省东莞市一名 2 岁的小男孩在某广场商场乘自动扶梯下行时,在没有大人在旁边引导的情况下,趴在自动扶梯的扶手带上,被扶手带拖曳提起,瞬间失去平衡,从 1 楼重重地摔到 -1 楼地面,当场昏迷。从日常检验来看,自动扶梯出入口阻挡装置设置情况也不容乐观。 完善自动扶梯出入口防护装置的设置要求,使之更科学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势在必行。第一,提高检规第 3.2 项第 (2) 款的重要性级别。对比检规第 4.2 项第 (2) 款为防止人员进入外盖板区域造成挤压危险而设置阻挡装置,出入口设置符合要求阻挡或者防护装置避免高空坠落更重要,检规第 2 号修改单已将 第 4.2 项第 (2) 款设置为 B 类项,因此建议检规再次修订时考虑将第 3.2 项第 (2) 款由原来的 C 类项变更为 B 类项,提高检验人员的重视程度。同时,检规第 4.2 项第 (2) 款所要求的阻挡装置,一般都设置在出入口附近,可以将此条款作为出入口的防护要求,这样对出入口的防护更精准和全面,也更科学。第二,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重要性认识。施工人员要加强对出入口防护装置重要性的认识,在施工阶段,安装单位要提前和使用单位做好沟通,将出入口隐患在施工阶段予以排除;电梯检验人员在监督检验时要切实把关,不要把难题留到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时遇到此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建议采取到现场进行整改确认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