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 畅 /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质检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进电梯安全监管改革。近年来相继发布实施了《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鼓励使用无纸化电梯维保记录的指导意见(质检特函〔2016〕3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的通知》(国市监特设函〔2019〕64号)、GB/T 7588—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系列标准、TSG 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等一系列文件、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在规范行业从业行为、提高监管透明度、保障电梯使用安全上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在其实施中也因实际工作的复杂多变而出现一些问题和分歧。在本文中,笔者从电梯检验的视角,对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分歧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 电梯重大修理施工的管理
随着使用年龄的增长,很多老旧电梯出现了故障频发,无法购买到原厂零部件等问题,这些电梯需要进行重大修理甚至改造更新。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的通知》(国市监特设函〔2019〕64号)将2014年发布实施的《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中一些重大修理项目调整为一般修理项目,如将修理或更换不同规格的驱动主机或其主要部件、控制柜或其控制主板或调速装置、限速器、安全钳、同规格不同型号的门锁装置、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等原先属于重大修理的项目调整为一般修理项目,市场准入门槛随之降低。
更换同规格的零部件,一般来说与安装无异,理论上一个合格的安装单位是具备此类能力的。调整为一般修理项目,旨在保证施工质量可以追溯的同时,尽量减少企业的制度性成本。但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并不意味着这些原先属于重大修理项目的施工、检验及监管风险也随之降低。
TSG T7007—2022《电梯型式试验规则》规定:电梯型式试验是指在制造单位完成产品全面试验验证的基础上,由经核准的承担型式试验工作的检验机构根据本规则的规定,对产品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而进行的技术资料审查、安全性能试验,以验证其可靠性所进行的活动。因此根据TSG T7007—2022的相关规定,不仅电梯主要部件,电梯整梯也需在电梯制造厂家的试验塔内经过型式试验验证后方可作为合格产品服务用户。而这就出现了一个漏洞:电梯整机出厂需要在试验塔内做无数次的全面试验以验证其可靠性,而出厂后更换主要部件却只需任一电梯制造厂授权的安装维修单位申报完成重大修理检验即可。安装维修单位和检验机构无型式试验机构的资质或条件,却部分承担了型式试验机构的职责。
为什么进行重大修理而不是一般修理?笔者认为一般修理的目的,是不降低电梯原有的安全性能,而重大修理的目的是让电梯符合现行的安全技术规范,更加本质安全。目前多数施工单位及检验机构对重大修理施工中更换的部件(如驱动主机等)只关注额定速度、额定载重量等参数是否发生变化,而未将重大修理施工前后主要部件型式试验的性能参数进行对比。重大修理是现阶段老旧电梯更新升级以满足使用要求的主要手段,仅靠自检或监督检验(进行一些如曳引能力试验等功能性试验)即认可整梯符合安全性能的要求,是不够科学的。政策上为了行业发展可以降低准入门槛,但在安全上还是应该严格把关。重大修理施工后由于整机不经过型式试验,为保证电梯的原有安全性能,笔者认为只有选用参数性能更佳的主要部件,利用更高的安全冗余,才能将重大修理施工中不匹配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鉴于重大修理施工费用基本以动用维修资金为主,而维修资金并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使用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使用维修资金;监管部门和检验机构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站在住户的角度换位思考,在使用单位办理告知及报检时就明确告知对重大修理性能参数的更高要求,以规避施工、监管及使用中不必要的风险及隐患。监管部门、检验机构、住建部门及维修资金管理部门等应进行更为有机的联动,如对电梯重大修理维修资金申请,开展集中的多部门联合“盲审”,以专业为主导,多角度、多方向确保维修资金使用的资金安全和高效透明,保证电梯能“长治久安”。
2 电梯无纸化维保记录的使用
前文提到的质检特函〔2016〕3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使用无纸化电梯维保记录,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维保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改革创新电梯安全监管工作。”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同意江苏省安徽省开展电梯维保和检验改革试点的批复》(国市监特设函〔2018〕234号)等文件精神,江苏省、安徽省等省市开展了无纸化电梯维保改革试点工作,相继建立了无纸化维保平台并初见成效。推动使用无纸化电梯维保记录,是市场监管总局改革创新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举措。无纸化电梯维保既能最大程度解决电梯维保纸质记录单据不易保存、容易缺失、容易破损等问题,又能避免出现纸质维保记录弄虚作假的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的。
随着“物联网”及“大数据”的日益普及,一些省市的监管部门推出无纸化维保平台及手机端专用应用程序(APP);之后,多家大型物业公司、电梯制造与安装维保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电梯使用或维保APP。在电梯维保或修理时,一人作业,一人拿着几部手机专门拍照应付APP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当作业人员要完成2个甚至3个“电梯APP”上传照片及资料的任务时,不仅在应付检查的疲劳感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还有可能因忙于操作手机上的APP,未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产生严重的事故风险隐患。安徽省无纸化维保平台推行两年多来,在某些地市已出现了专职或兼职的“电梯拍照上传员”,甚至发生过当电梯出现故障困人时,因手机被拿去“拍照上传”而联系不到维保人员的荒唐现象。
根据无纸化维保记录试点的经验和教训,电梯制造企业应在对产品大数据系统研发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老旧电梯数据接口的升级和改造,保证老旧设备与监管部门无纸化维保平台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同步;大型物业公司自建的电梯管理平台应落实相关安全主体责任,完成无纸化维保记录的闭环管理;监管部门应积极推动无纸化维保工作的标准化,在开展相关评价和评审工作后,主导推动各家APP的互联互认,以统一的数据交换技术实现平台内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工作,确保维保单位、使用单位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办公、数据动态更新和信息充分共享,并建立统一的平台标准,从而进一步规范电梯维保行业行为,增强监管透明度、提高监管效率。
3 电梯制造国家标准由强制性转为推荐性
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为了优化电梯法规标准体系,同时为了进一步鼓励电梯企业的创新,电梯行业的主标准GB/T 7588—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系列标准已于2022年7月1日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原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同期作废。另外,新版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国家标准GB/T 16899—20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也已提交了报批稿并计划于2024年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原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也将作废。
国家鼓励企业自行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促技术进步,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新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后,多家电梯制造单位根据自身生产发展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完成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并正式用于生产活动中。一年多来,国内电梯制造已多数采用企业标准,而未采用GB/T 7588—2020。
强制性国家标准是行业的最低标准,无论从行业发展的要求及国家推行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建设的初衷而言,企业标准均应严于强制性国家标准,也鼓励采用推荐性国家标准要求。但现实的问题是,电梯行业在GB/T 7588—2020系列标准正式实施以前,一直使用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制造依据,多数制造企业没有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的经验,缺少标准化人才储备,不具备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并贯彻实施的软硬件条件。因此一些“粗制滥造”或“照单全抄”的电梯企业标准应运而生,在其颁布及实施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了各种错误。检验机构在查验资料时发现企业标准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不严谨的问题:如某制造单位电梯合格证中制造标准引用了其他制造单位的企业标准;制造标准中除了企业标准外还添加了已明文作废的GB 7588—2003;产品合格证不包含主要零部件产品编号等,严重的甚至在企业标准中发现有些条款明显不符合强制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电梯制造单位作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新丁,应更积极和主动地向当地监管部门、标准化机构等学习取经,以真正发挥企业标准的活力和创造力,提升行业话语权,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监管部门除加强监督及管理,做好审查、鉴别工作外,也不能束手旁观企业自行摸索。应在“放”的基础上多些“服”,利用政府部门完备的标准化体系和人才,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
4 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针对电梯重大修理施工的管理、电梯无纸化维保记录的使用、电梯制造国家标准由强制性转为推荐性等电梯安全监管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电梯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制造单位及电梯施工单位有所启发,共同处理电梯安全监管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我国从电梯大国向电梯强国推进。
来源:《中国电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