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服务民生,消除安全隐患
一是推进高风险电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将2017年高风险电梯安全评估及时与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政策及政府救济制度进行有效衔接,督促各区政府制定高风险电梯隐患整治的专项工作方案,推进电梯隐患消除。
二是开展住宅老旧电梯风险预警监测工作。此项工作已连续4年列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是电梯安全隐患治理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我局制订并印发了专项工作方案,确定了纳入评估的电梯详细清单。组织专家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市地方标准《电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为电梯风险预警监测工作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依据。
2018年我局共组织对6233台电梯进行了安全评估,并按照电梯安全状况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分级,其中:4级风险电梯330台,3级风险电梯1266台,2级风险电梯4292台,1级风险电梯50台(4级风险等级最高),295台电梯运行正常。全市已有3566台“单铁心”电梯得到更新、改造,消除了风险源,惠及近20万户百姓。
(二)服务首都大气治理,强化安全风险防控
一是持续强化燃油(气)锅炉使用安全风险管控。印发了《燃气锅炉使用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指南》,针对相关风险进行提示,督促相关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指导监察、检验机构及燃烧器厂家和使用单位有效防范安全风险,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为首都大气治理工作顺利推进做出了贡献。
二是配合做好非道路机械排放监管工作。及时通报我市14828台在用叉车和新增叉车设备和约检信息,为进一步精准监管打好基础。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冒黑烟燃油叉车,及时向环保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三是全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举全局之力,以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人员密集场所和老旧小区电梯、涉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燃气锅炉为重点,按照“全覆盖”、“零容忍”的整体要求,迅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大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治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三)全力以赴、做好保障,确保首都特种设备安全
一是圆满完成38次特种设备服务保障工作任务。在总结历次保障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特种设备服务保障38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推广并扎实执行“八个到位”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年实现了活动、会议期间会场驻地特种设备运行零故障,全市社会面特种设备零事故的“双零”的工作目标。
二是服务大局,保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轨道交通、“新机场”、城市“副中心”、冬奥会场馆、世园会等项目建设陆续进入关键期。服务首都发展大局,克服困难,主动协调化解问题,开通监察、检验“绿色通道”,保障了各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以改革创新,促进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提升
在全国率先推行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和电梯检验改革试点。制订发布《北京市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和电梯检验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调整生产单位许可有效期”、“委托区局、分局实施单位类行政许可事项”、“推进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电梯定期检验创新改革试点”等多项改革措施并举,许可流程调整、系统建设、人员培训等配套工作及时衔接到位。
七百余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已完成8年有效期证书换领,北京市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区局、分局审批工作顺利承接,提高了政府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此外,组织开展了电梯检验改革试点单位自检人员的专业培训考核工作,保证首批259名自行检测人员资质合规、能力到位。截至2018年底全市自行检测电梯共计6022台,所属辖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按自行检测抽查方案抽查电梯309台。
四、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是面对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需要拿出有效措施来解决落实。二是特种设备大量涉及民生保障,群众的需求已经由仅关注设备的安全性,逐步转移到更关注设备的舒适性。三是监管手段传统低效,轻“事前”重“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在逐步调整完善过程中,“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仍不够突出。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2019年,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作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以全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为主线,紧密围绕“防控风险、落实责任、深化改革、夯实基础”四项主题,全力压减一般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和重大影响事件发生,全力维护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的局面。围绕上述要求,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一)聚焦保障工作,服务首都大局
一是全力保障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特种设备“万无一失”。按照“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要求,全力完成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北京世园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年男篮世界杯、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工作,力争实现核心区特种设备无事故、社会面无故障的“双零”保障目标。二是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提前介入,主动作为,认真做好大兴国际机场、冬奥会场馆、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轨道交通、京张高铁等重大项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及使用登记等相关工作,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积极服务民生,助推大气治理
一是认真落实市政府2019年重要民生实事任务。继续组织好住宅老旧电梯、“单铁心”电梯、人员密集场所等电梯隐患治理工作,按要求完成高风险电梯安全评估任务。二是继续巩固电梯安全“多元共治”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行业主管部门、综合监管部门和属地政府电梯安全工作职责,巩固“三无”电梯政府救济和畅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急使用两项制度成果,完善电梯事故隐患挂账督办机制。三是认真做好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继续采取“三通一免”的工作措施,开通“绿色通道”,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全力做好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相关工作,解决“悬空老人”出行难题。四是提升锅炉产品节能环保水平。按照总局工作部署,会同市发展改革和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厘清职责,加强对锅炉节能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五是继续做好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工作。完善叉车信息数据库,做好与环保部门的信息互通,告知叉车使用单位使用符合我市排放要求的叉车。
(三)加强风险管控,坚守安全底线
一是深入推挤城市安全隐患三年治理专项行动。着力推动严重安全隐患等高风险电梯安全隐患治理工作,推进大型游乐设施乘客束缚装置、客运架空索道专项整治,开展“两工地”之外建设工地起重机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责任单位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做好电站锅炉范围内管道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对在建、在用电站锅炉的安全监管,全面落实有关电力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检验。三是压减超期未检特种设备数量。持之以恒的巩固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专项整治工作成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特种设备超期未检率,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四是强化气瓶充装、检验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液化石油气充装、检验单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气瓶充装、检验单位依法依规经营,做好记录;全面推进气瓶充装、检验单位信息化建设,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气瓶充装检验环节监管能力。五是加强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巩固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攻坚战成果,继续推进公用热力管道定期检验工作,开展涉氨压力管道隐患排查和风险监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六是强化涉危压力容器安全监管。做好高危介质压力容器的信息校对和标注工作,组织开展硝化反应工艺装置和生产、储存硝化物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排查工作,强化对盛装介质为天然气的压力容器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四)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深化行政许可改革。不断完善许可后续监督抽查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严格查处违法行为。二是推进电梯检验改革。系统梳理和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加大电梯自行检测工作监督抽查力度,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继续推进电梯检验人员培训考核,为下一步电梯检验工作深入开展做好技术人才储备。三是提升电梯维保工作质量。组织对全市260余家电梯维保单位,开展全覆盖维保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公布抽查结果,提升电梯维保工作质量,提高电梯维保单位专业化水平。四是积极推进电梯安全责任保险。以电梯检验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保险事前预防、事后理赔的社会化救济制度,建立完善电梯安全风险分担机制。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