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容积B.形状C.厚度D.高度 2、对变配电站各间隔门应( A) A 向外开启 B 向内开启 C 没有要求 3、( B )是在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 A 安全预评价 B 安全验收评价 C 安全现状评价 D安全专项评价 4.电流为 ( )毫安时,称为致命电流。 A. 50毫安 B. 100毫安 C. 150毫安 D. 200毫安 5、扑救危险化学品类火灾要求不正确的是( A) A 扑救人员站在下风侧 B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C 选择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6、安全标志理解正确的是( A) A 提示、提醒不安全因素 B 代替操作规程 C 代替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 7、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涉及内容很广,包括作业空间布局、作业环境照明、安全标志布设以及( B)等。 A 交通管理 B 现场定置管理 C 安全检查 D 危险源管理 8、人员的安全素质是安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 A)要求的总和。 A安全知识与技能 B安全意识 C行为规范 D 法制观念 9、( C )是综合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法律,属于基础法,适用于与生产经营单位活动安全有关的所有行为、单位、部门,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核心。 A 《劳动法》 B《消防法》 C 《安全生产法》 D《刑法》 10、安全文化的基础是( A) A 物质文化 B 行为文化 C 制度文化 D 精神文化 11、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的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 B)原理和强制原理。 A 监督 B 预防 C 控制 D 协调 12、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导致事故发生的 ( B )。 A 违背人们意愿的后果 B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C 各种危险物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D 人、机、环境的危险性 13、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和( D ) 。 A 法律制裁 C行政手段 D 教育培训 D 社会监督支持 14、安全生产管理是生产管理一个子系统,它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 B )、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A技术措施 B规章制度 C 设备制度 D 防范措施 15、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 A )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实施免遭破坏,形成良好劳动环境与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A 人身伤亡 B设备损坏 C 疾病 D 环境污染 16、本质安全是指( C)或技术工艺含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A 生产 B设备 C 设备、设施 D 设施 17.安全技术措施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 B)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A.人的 B.物的 C.环境的 D.设计的 18、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该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的安全评价属于( B)。 A.专项安全评价 B.安全验收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 D.安全预评价 1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 A )种毒物和( A )种粉尘的车间空气中最高浓度,为车间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卫生依据。 A 111、 9 B 110、10 C 111、10 D 110、9 20、《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 C )。 A 主要负责 B 承担责任 C 全面负责 D 间接负责 21、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我国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分为( B)。 A.市(地)、省(区、市)和国家三级 B.县(市)、市(地)、省(区、市)和国家四级 C.乡镇、县(市)、市(地)和省(区、市)四级 D.县(市)、市(地)和省(区、市)三级 22、特种作业人员,领取《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每( B)年复审一次。 A 1 B 2 C 3 D 4 23、安全标志牌每( A)检查一次。 A 半年 B 3个月 C 1个月 D 一年 24、从安全生产的角度,( A&C)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A 危险 B 危险度 C 危险源 D 重大危险源 25、( A )是人员安全素质的基础 A 安全意识、法制观念 B安全技能、知识 C 心里应变能力 26.目前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B )、公正公开和分级管辖的原则。 A.严刑厉法 B.四不放过 C.三不放过 D.五不放过 27、作业离不开各作业要素及其相互配合。作业要素包括人、物、环境、作业时间、作业岗位、作业过程、( D )等。 A 作业制度 B 作业技能 C 作业规程 D 作业方法 28、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做到“四会”,其中不包括: ( A) A 会改造 B 会排除故障 C 会使用 D 会检查 29、《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 A ) 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 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30、根据有关规定,离开特种作业岗位( B)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