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书镇楼:HARVARD DESIGN SCHOOL GUIDE TO SHOPPING 看了这么多答案,觉得没有一个说到核心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仅仅从2种扶梯模式出发,而是要综合考虑整个商业部分的交通流线。 决定商综用哪种形态的垂直交通的因素可能很复杂,主要因素是以下几个: 楼层数量、空间设计&业态、时代。 其目的无非是最大化的商业价值。而X形扶梯引导更多客户往上走,平行扶梯延长客户动线。权衡这2者让我们看到今天多种垂直交通模式。
简单来说,对于业主来说,肯定是希望商业动线(人在商场里绕的路线长度)尽可能的长。但是刻意延长垂直方向的动线,会导致顶层的人流减少,增加了下面几层的商业价值同时,减少了顶层的价值。于是业主就要考虑几个方面因素共同决定垂直交通的形式。
垂直交通不可能只有平行和X形2种模式。大致分成以下几种: X形、平行、超长扶梯、垂直电梯、坡道; 以及这几种模式的组合;1.楼层数量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商场只有2层,是不是用什么垂直交通模式都无所谓了?更重要反而是怎么要组织一个个中庭和广场了?其实这才是大部分商业的正确形态,高层商场仅仅在密度极高的特大城市存在(大部分在亚洲)。 一般的2线商业,会刻意把高度压到24m以下以规避高层更严格的消防规范。对于这种社区级的商业,一般在4-5层,这种楼层数量下,让顾客多绕一圈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高楼层客户数量的减少,业主也更倾向于选择平行扶梯。但是对于更高的楼层来说就不一样了。不仅仅需要X形扶梯来解决问题了。垂直电梯、超长楼梯等等交通模式都需要一起上。甚至还有考虑把汽车开到顶上让人走下来的模式(香港)。
以下是一个1948年美国百货公司案例,请看平面图上密密麻麻的垂直电梯布置。
2.空间设计&业态 举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上海南京路上的梅龙镇伊势丹广场。一侧是日本的伊势丹百货,一侧对外出租的梅龙镇广场。这是该商综的百货部分,没有中庭
这是该商综的对外出租部分,有中庭
可以看到百货部分用了平行扶梯、对外出租部分用了X形扶梯。设计师和业主是一致的,在一个商综里也会有不一样的选择就很说明问题了。 百货的部分会更倾向与选择平行扶梯,因为百货部分就是楼层越低,出售的越是非目的性商品。而且对于百货来说,都是一家公司自己销售分成的,低楼层去补贴高楼层的销售损失是有利的。 出租部分就不一样了。出租决定了业态不会像百货那么统一,往往是从低到高租金依次降低(当然奢侈品的旗舰店不一定有高租金,因为他们能带来人流,这更加会让业主希望能在高一些的楼层获得更高的租金),如果一味增加低楼层的人流,会导致到了高楼层商业根本租不出去,反而不能实现最大收益。 当然有没有中庭也是很大的问题。中庭带来2方面影响。首先是对视线的引导上,没有中庭情况下,需要强制客户绕一圈来获得商品信息,但是现在只需要让客户待在自动扶梯上,客户就会自动四周张望中庭,整个中庭的店铺就能活动曝光,没有必要在强制让客户绕一圈了。其次是中庭的设计,让客户只能沿着背对中庭侧绕行,既没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上下流线在此交汇容易拥堵。 3.时代。 不说潮流问题,单单说人的购物习惯问题,20年前和现在是一样的么?所以有人拿现在人的购物习惯去批判20年前的设计是很可笑的。 当年的百货商店,更多是根据家庭或者主妇的购物模式设定的,它是有固定的适用情景的,并不是很适合当今年轻人的购物习惯。以前男人的衣服,大部分是女人买的,但是现在男人会主动去挑选衣服;以前购物为主,大部分人吃饭只是顺便,但是现在很多人特意去商综吃饭。等等等等改变,商综角色的转变,必然会导致垂直交通模式的转变。 比如高楼层的人流量会随着吃饭人越来越多而增大,那么X形扶梯也会更加受欢迎,快速垂直交通的需求也会增大。每个设计在建筑完成之后就很难改变了,这导致设计在出来之后就必然是落后时代的,这是无可避免的。
|